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合称,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化道德伦理教育,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全人”,正如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在一次演讲中就说过“求学问的目的就是学做人”。想要达成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形式非常重要,在这一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针对理论法学教研室在疫情期间线上课程中有些课程,班级大、人数多的情况,理论法学教研室在6月25日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法学理论教研室涉及到跨专业合班大课的课程主要是涉及到彭榆琴、周芳芳老师的《法学导论》,除这个跨学科课程以外,还有法学本专业内的大课课堂也一并进行了讨论。
关于跨专业选修课程《法学导论》达成的观点认为,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因此,根据教学对象,其课程目标肯定与法学专业学生有所差别,主要是培养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思维,有基本的判断法律问题的能力,在碰到法律问题时知道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人生的底线在哪里。基于这样的课程目标,对于这门合班大课,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就要通俗易懂,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因此,该课程在内容上主要讲解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都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碰到的部门法。在案例选择上,也选用通俗易懂的案件,网络点击率比较高的案件,这样的内容选择,虽然学生众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随机点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最能提高学生的警觉度,提升听课效果。有老师提议用钉钉软件可以进行签到,在签到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快问快答、及时留言、互相提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在学习法律的基础上,了解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和本质,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社会意义甚至是人生意义。
除了跨专业的选修课,本专业的很多课程人数众多,也高达90人左右,在线上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因此,在这次活动中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保障大课堂进行的方式方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学生应该掌握更加专业的法学知识,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学知识,即学习“渔”而不是“鱼”;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引导式教学为主,而非灌输式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法学的基本知识与法学的基本理论,并在这种探索中产生对法学的兴趣;最后,要给学生大量的案例进行课后思考,并形成文字。
不可否认,线上大课堂课程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在保障教学效果方面都是一个挑战,但老师若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顺应学生学习特点,也能达到可预期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