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涵,中共预备党员、法学1906班班长兼团支书,曾担任武汉学院第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培训班团支书、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席、法学2103班朋辈导师、大红鹰论坛唯一官网党史宣讲团成员。大学期间屡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870小时。2021年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十佳志愿者”、“华置奖”等;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织心——心理疗养馆》,参与省级项目2项,均已结项。担任湖北省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特约通讯员期间,在国家级主流媒体人民网上发表稿件3篇,在省级主流媒体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发表稿件25篇、在学校官网、院系网站发表稿件140余篇,获得“优秀通讯员”、“年度好新闻”、“年度优秀负责人”等荣誉称号。2022年2月,春节假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全身被冻伤十余处,被宝丰镇政府授予“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相关事迹被楚天都市报报道。2022年暑期,带领团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得中国青年网、楚天都市报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本届陈一丹奖“优秀学生奖”获得者。
采访纪实
采访者:对于本次获得“陈一丹”优秀学生奖,学长有什么感想吗?
受访者:获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与其说这是学校对我们的肯定,不如说这是学校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对自己的要求更要严格,才能对得起这份肯定。
采访者:学长您在求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或者说可能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您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克服的呢?
受访者:谁都有消极沉闷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我会给自己设置一个半天的限制,比如一件事情不如意,自己做的不好,在负面情绪包裹自己的时候,会在床上躺很久,但是绝不能超过半天,会让自己快速起床,打很久的球,或是出门骑很久的车,再洗个澡,就翻篇继续出发,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采访者:学长在大学期间志愿服务时长达870小时,学长为什么愿意付出如此多的时间去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呢?有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您是如何看待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的?
受访者:我觉得大学实习实践是跟理论课同等重要的存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很多事情,自己不去动手做,就永远不能理解背后的奥秘。大学有重要的三种类型实践,一种是团中央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的“三下乡”活动,这个能让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为未来工作打好基础,一种是专业类的实习实践,用我们法学这个专业举例子,学很久的知识,往往再需要经历很久的实践才能熟练运用,在学习中掌握技能,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倒逼自己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环。第三个就是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个很有意思,不求回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可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丰富人生阅历。22年暑假,我刚从武汉回家,那个时候正好大规模爆发疫情,家乡也不能幸免,刚回去那天晚上23:00,社区通知紧急做核酸,我其实刚回来的下午就做了的,但是想到他们可能需要人帮忙,就给社区书记打电话,然后跟她一起赶到广场,发口罩、维持秩序、扫码,一直到凌晨五点钟,忙完所有的事情,我妈妈早起才知道我一晚上不在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给妈妈带了早餐,看着初生的太阳,感觉这样的一晚上,很有意义。
采访者:学长是2023届的准毕业生,在大四这一年获得了陈一丹优秀学生奖后,您对未来有更进一步的规划和期望吗,今后将如何更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受访者:从大学开始,我就盼望着入党,如今如愿以偿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也参加了青马班的培训,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实习期间,了解了很多组织工作流程。工作方面的规划就是希望能通过国家的选拔正式进入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去,因此我参加了国考和选调生的考试,也在备考省考,后面会继续关注国家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青春的意义就是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对于这个事业,我认准了方向,虽然还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但我只想做一颗像雷锋同志一样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希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采访者:新学期伊始,作为一名大四学长,回顾这些年的大学求学路,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受访者:对于每个人来说,大学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人热爱学习,每天泡在图书馆,立志当一个饱学之士;有的人享受青春,做了很多看起来疯狂,但无比难忘的决定;有的人早早步入职场,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有人热爱运动,收获了一帮一辈子的好兄弟。大学有着它的包容,一切生活都有它的价值,我想跟学弟学妹们说的是:不要盯着别人得到了什么,而是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过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大学生活。